唐纬坤
2016-08-18 浏览:1221 信息来源:远大医药
坚持坚守 不忘初心
【个人履历】
2012年,从武汉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毕业;2012年6月,加入中国远大集团,任管理培训生;2013年2月,到远大医药(中国)有限公司轮岗学习;2015年6月,定岗在远大医药成员企业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任发酵研发员;2015年9月,受公司委派前往德国参加为期70天的专业经理人培训;2016年1月,调入远大医药集团业务发展中心,任高级项目经理。
【成长分享】
加入远大医药已有3年时间,我这几年的成长历程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,那就是“管培”、“基层”和“博士”。
第一个成长关键词——“管培”。我是中国远大集团2012级的管理培训生,从加入集团起,我分别在集团的医药研发中心,远大医药仙桃分公司、科诺生物、武药科技、远大医药研究院共5家企业的9个部门工作学习过,可以说,管培轮岗经历就是我成长经历的全部。我从集团的职能管理部门出发,在生产研发类企业打磨自己,最终又回到远大医药集团总部的职能业务部门。轮岗过程中,我做过项目管理、预算审批、产品调研分析,下过车间、做过试验、拜访过客户、做过产品推广。但是我想说,轮岗决不是简单的到企业去走走看看,而是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拿得出成绩。
第二个关键词——“基层”。作为集团离家最远、年龄最大、轮岗最久的管培生,我守住了坚持,守住了自己。我的历次工作总结中都自愿请求到基层去或者请求留在基层。我愿意到生产一线,身体力行地去做最苦最累的事。例如电梯坏了而生产任务摆在面前时,四五千斤的原料只能靠我手提肩抗;七八月大棚里温度高达50度,我还是一样冲进去记录实验数据;当产品生产出了问题时,我下到十几米深的发酵罐里一个个死角的排查……最开始,我是为了让自己接地气,到后来,留在基层成了一种习惯。因为我相信:不脚踏实地的行走在基层,不在基层好好磨砺,很难学到生产、研发和销售的一线知识,也了解不到一线员工的需求,这不仅把握不准产品的发展规律,更别提企业本身的运营机制。多在基层吃几年苦,以后就能少做些纸上谈兵的事。
第三个关键词——“博士”。三年前跟集团签就业协议的时候我父亲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:你读了21年书拿到了博士学位,为什么要去选择做管理培训生呢?我当时挺自信的跟父亲讲我学习能力强、知识面广、专业性强,只有我这样的才适合做管理培训生。可后来到了企业才发现,任何一位工人都能给我上课,从学校书本上的知识不能直接拿来解决实际问题,这种心理落差让我一时间似乎丧失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,更别提预判问题和提前规避问题。
三年前参加完最后一轮管理培训生的面试,我第一个与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。2013年初,我也率先要求到基层轮岗。这几年来我在多个企业的车间里摸爬滚打,在无数个阅读文献整理数据的深夜里为自己鼓劲加油,回首过去几年的经历,我的收获成长,正是因为我自始至终,都坚定的选择着、勇敢的坚持着、默默的憧憬着。